几分钱一个的塑料瓶
积累起来 可以变成
一条自行车塑料公路
一座没有钢条的大桥
一辆坚固的电动三轮车
近日,奥地利设计工作室EOOS将聚合物废料回收制作成一种独特的电动三轮车。Dezeen 供图
塑料在自然环境中很难降解,但耐高温等特质却赋予了它新的使命,在交通运输领域有许多建设材料实现了对塑料的回收利用。这是一个既能节省开支,又能为地球减少污染物的绿色环保方案。
2019年,美国塑料工业协会曾发布一份《塑料市场观察报告—观察:交通运输业》。该报告指出世界各地的汽车、卡车、船舶、火车、飞机等多种运输方式对塑料的需求增加。
01
塑料代替沥青
“空心”公路也耐用
在传统建造行业里,如果要建造好一个崭新的、完整的设施装备,会产生不少建筑垃圾,同时也会造成资源浪费。荷兰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一直在大力发展循环制造业。也就是利用一些可用回收物,去形成新的建筑材料,以此达到节约、环保的目的。
在这些循环制造业中,最令人称奇的便是使用塑料制成的“空心”公路,荷兰大型建筑公司KWS Infra提出用塑料代替沥青和石子。
荷兰兹沃勒市这条塑料车道项目早在2013年就已经有了初步计划,直到2016年才和管道制造商和石油天然气巨头合作开始推进项目。2018年9月,这条由废弃的塑料建成的自行车道正式开放,成为世界首条环保智能自行车道。
据了解,这条双向自行车道全长30米,由11块长3米、宽2.4米的预制板构成,道路内部设计为中空结构,方便运输,安装便捷,所使用的回收材料相当于21.8万个塑料杯。
用塑料建造,难道不会被大型车辆压坏?其实,塑料可以被压缩为最大的密度,从而作为支撑车辆运行的原料。据评估,这条公路的耐用性或是沥青混凝土道路的3倍,制备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却少更多。目前修路使用的沥青每年在全球造成16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占所有公路运输释放二氧化碳总量的2%。而这种新型公路则不需要再使用沥青,再加上塑料瓶回收再利用,总体能为环保加分不少。
但是既然已经使用塑料修公路,为什么还要将中间修成空心的?其实“塑料”公路留出的“空心”部分,还能用作其他用途。比如在空心位置放置一些重要的传输管道,能够减少其他部分的占地面积;下雨天,空心部分可起到排水疏通的作用,适时地降低洪涝危险;在空心处安置传感器,还能用于随时监控公路的温度、质量等,以便让管理部门及时有效地处理。
除此之外,这种塑料马路还是按段安装的,修建时间短,修理方便。如果某一路段出现问题,可以运至工厂车间内维修,或者直接生产出同样规格的新路段整体替换。遇到高温天气,这种修路方法可让维修工人们免受炙烤之苦。
而拆下来“损毁的塑料公路”也可以被重新处理之后投入使用。如果损毁的过于严重,还可以将所有材料重新打碎,投入到其他可回收利用的原料制作处。
02
塑料在运输领域
前景可期
其实,“塑料”自生产以来,就一直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便利,不过由于它难以降解,大量堆积自然会引起社会环境的问题,因此对塑料的有效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废旧塑料处理。张九强 摄
当下除了将“塑料”用于道路的修建之外,还有很多可以利用的方式。比如,建造应急的房屋、将塑料重新加工成生活用具、用塑料做一些精致的装饰DIY等。
2008年,世界首座没有一根钢条的“塑料公路大桥”建造于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全桥长43米,宽10.2米,运用塑料支撑并带有光纤感应器,防锈耐用,堪称21世纪造桥新技术的典范。
这座完全采用玻璃纤维强化聚合物(GFRP)建造的桥梁,其最大的优点就是不会生锈。这也是该州最关注的一点:那里的公路桥梁每年冬天均受冰雪和路面防滑盐所侵害。虽然用这种材料要比传统钢材贵,使桥梁造价达到140万美元,可是它比其他材料建的桥都要耐用至少2倍,寿命达到40年之久。
另外它轻巧方便,每30厘米重227克,同等长度的钢铁则重达680克。除选用新材料建桥梁外,桥梁路面还弃用沥青改用可移除的混凝土板,以便日后更新,桥梁还特设光纤感应器以便监测路面破损。
随着时代的发展,塑料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日渐广泛。塑料在航空领域的使用率较上世纪70年代翻了两番,航空业逐渐成为塑料的主要市场。此外,因为尼龙强度高、重量轻,并且非常耐用,不易损坏,可让车辆减重50%,因此,塑料在车辆电气化过程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我们预计塑料将成为交通运输和其他技术中的坚固材料。”美国塑料工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Perc Pineda博士说,“塑料具有耐候性、防潮性,安全性和舒适性等其他性能也在逐渐提高,并随着研发的推进,可开发出更多的性能。因此,工程师和设计师将塑料应用于车辆制造。考虑到交通运输需求在不断增长,塑料在运输领域前景可期。”
美国塑料工业协会工业事务副总裁兼交通和工业塑料委员会经理Kendra Martin表示:“随着电动汽车在市场份额不断增加,塑料在性能、设计、重量和成本方面具有灵活性,可能是其一大优势。目前,塑料材料符合电机的应用需求。未来,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出现更多新型聚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