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树(学名:Hevea brasiliensis (Willd. ex A. Juss.) Muell. Arg.)是大戟(jǐ)科、别称三叶橡胶树、三叶胶树、胶树界橡胶属植物。大乔木,高可达30米,有丰富乳汁。指状复叶具小叶3片;叶柄长达15厘米,顶端有2(3-4)枚腺体;小叶椭圆形,长10-25厘米,宽4-10厘米。花序腋生,圆锥状,长达16厘米,被灰白色短柔毛。蒴果椭圆状,直径5-6厘米,有3纵沟,顶端有喙尖,基部略凹,外果皮薄,干后有网状脉纹,内果皮厚、木质;种子椭圆状,淡灰褐色,有斑纹。花期5-6月。橡胶树属阳性植物。性喜高温、湿润、向阳之地,生长适宜温度23-32℃,日照70-100%。
天然橡胶
橡胶树原产于巴西,主要分布于南北纬10°内,主产区是巴西,其次是秘鲁、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圭亚那、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已布及亚洲、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面积以东南亚各国栽培最广。中国引种栽培的植胶区主要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此外台湾也有种植,其中海南为主要植胶区。2003年,全世界天然橡胶产量为753万吨。位居世界橡胶生产大国前五位的分别是泰国、印度尼西亚、印度、马来西亚、中国。五大生产国总产量为629万吨,占全球橡胶总产量的83.5%。
橡胶树果实
橡胶主要工业用途
橡胶树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热带雨林树种,是热带雨林上层的多年生热带高大乔木,经济寿命高达30-40年,所分泌的胶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世界上使用的天然橡胶,绝大部分由橡胶树生产。天然橡胶是从三叶橡胶树的乳胶制得,基本化学成分为顺聚异戊二烯,弹性好,强度高,橡胶树的木材质轻,花纹美观,加工性能好,经化学处理后可制作高级家具、纤维板、胶合板、纸浆等。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国防、交通、医药卫生领域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用途极广。
橡胶树叶
由于天然橡胶具有上述一系列物理化学特性,尤其是其优良的回弹性、绝缘性、隔水性及可塑性等特性,并且,经过适当处理后还具有耐油、耐酸、耐碱、耐热、耐寒、耐压、耐磨等宝贵性质,所以,具有广泛用途。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雨鞋、暖水袋、松紧带;医疗卫生行业所用的外科医生手套、输血管、雨鞋套;交通运输上使用的各种轮胎;工业上使用的传送带、运输带、耐酸和耐碱手套;农业上使用的排灌胶管、氨水袋;气象测量用的探空气球;科学试验用的密封、防震设备;国防上使用的飞机、坦克、大炮、防毒面具;甚至连火箭、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等高精尖科学技术产品都离不开天然橡胶。
德国工业革命
橡胶产业背后的世界工业史
在史前时期,橡胶只有南美的印第安人对其进行简单的开采和利用,最初的时候,橡胶可能是被当作财富或极其珍贵的物品使用。
公元前500年左右,墨西哥特瓦坎一带因生产橡胶而形成了一个橡胶之国——奥尔麦克王国。在一幅6世纪的壁画上,画有阿兹特克人向部落首领进贡生胶的情景。
公元前1600年考古学家发现,当时生活在中美洲的“奥尔梅克人”,就已经在利用天然橡胶制作用于娱乐和运动的橡胶小球。
1492年以前,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当地居民已开始利用。
1493年,伟大的西班牙探险家哥伦布率队初次踏上南美大陆。在这里,西班牙人看到印第安人小孩和青年在玩一种游戏,唱着歌互相抛掷一种小球,这种小球落地后能反弹得很高,如捏在手里则会感到有粘性,并有一股烟熏味。西班牙人还看到,印第安人把一些白色浓稠的液体涂在衣服上,雨天穿这种衣服不透雨;还把这种白色浓稠的液体涂抹在脚上,雨天水也不会弄湿脚。由此,西班牙人初步了解到了橡胶的弹性和防水性,但并没有真正了解到橡胶的来源。
1693年,法国科学家拉康达到南美又看到土著人玩这种小球,科学家和军人思维和眼光是不同的,追根寻底调查这种小球,才得知这种小球是砍一种印地安人称为橡胶树的树而流出的浓稠液体缺制造的。
1736年,法国才在世界上首次报道有关橡胶的产地、采集胶乳的方法和橡胶在南美洲当地的利用情况,使欧洲人开始认识天然橡胶,并进一步研究其利用价值。
1736年,法国科学家康达敏从秘鲁带回有关橡胶树的详细资料,出版了《南美洲内地旅行记略》,书中详述了橡胶树的产地、采集乳胶的方法和橡胶树的利用情况,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1763年,法国人麦加发明了能够软化橡胶的溶剂。
1770年,英国化学家普立斯特勒发现橡胶能擦去铅笔字迹。就是生活中常见学习橡皮擦。
1823年,英人马金托什,像印第安人一样把白色浓稠的橡胶液体涂抹在布上,制成防雨布,并缝制了防水斗蓬,这也可能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雨衣吧。
1839年此后又经过了100多年,直到1839年美国人固特异(C.Goodyear)发现了在橡胶中加入硫黄和碱式碳酸铅,经加热后制出的橡胶制品遇热或在阳光下曝晒时,才不再像以往那样易于变软和发粘,而且能保持良好的弹性,从而发明了橡胶硫化,至此天然橡胶才真正被确认其特殊的使用价值,成为一种其重要的工业原料。
1852年,美国化学家古特义在做试验时,无意之中把盛橡胶和硫磺的罐子丢在炉火上,橡胶和硫磺受热后流淌在一起,形成了块状胶皮,从而发明了橡胶硫化法。
古特义的这一偶然行为,是橡胶制造业的一项重大发明,扫除了橡胶应用上的一大障碍,使橡胶树从此成为了一种正式的工业原料,从而也使与橡胶树相关的许多行业蓬勃发展成为了可能。随后,古特义又用硫化橡胶制成了世界上的第一双橡胶防水鞋。
1876年英国人威克姆(H.Wickham)从巴西亚马逊河口采集橡胶种子,运回英国皇家植物园播种,并在锡兰(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试种,均取得成功。此即为巴西橡胶树在远东落户的开端。从此,栽培橡胶业发展非常迅速。
1888年英国人邓录普(J.B.Dunlop)发明了充气轮胎,1895年开始生产汽车,汽车工业的兴起,更激起了对橡胶的巨大需求,胶价随之猛涨。
1897年,新加坡植物园主任黄德勒发明橡胶树连续割胶法,使橡胶产量大幅度提高。由此,野生的橡胶树变成了一种大面积栽培的重要的经济作物。
1904年,中国云南干崖傣族人从新加坡购买8000株橡胶苗,带回国种植于北纬24°的云南省盈江县新城凤凰山,现仅存一株。1906-1907年,海南琼海爱国华侨何书麟从马来西亚引进4000粒橡胶种子,种植于会县和儋县。
1915年,荷兰人赫尔屯在印度尼西亚瓜哇茂物植物园发明橡胶芽接法,使优良橡胶树无性系可以大量繁殖推广。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科技工作者通过科学实践,打破了国外近百年来所谓15°以北是巴西橡胶树种植“禁区”的定论,成功地在北纬18°以北至北纬24°的广大地区种植巴西橡胶树,并获得较高的产量。橡胶是我国重要的军事战略物资,1996年我国天然胶产量已达到42万吨,成为世界第五大天然胶生产国。
橡胶树种植
国家战略地位
国务院办公厅于2007年印发了《关于促进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7]10号),进一步明确了'天然橡胶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和工业原料'的战略定位,肯定了我国天然橡胶产业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指出了当前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今后发展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
《意见》明确提出到2015年,我国国内天然橡胶年生产能力要达到80万吨以上,境外生产加工能力达到60万吨以上的目标。《意见》为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开辟了广阔的工作空间,这是新时期指导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一部划时代的纲领性文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