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觉得落进海里的垃圾,不会有什么影响。 海洋垃圾遮蔽海面,成了动物的“新家园”; 海洋垃圾铺满沙滩,成为海岸的“新景色”; 其实危机早就悄悄地跨过海洋,潜伏进了我们身边。
摄影:ETHAN DANIELS, ALAMY
有一种物质——微塑料,它指的是直径小于 5 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形状多样的小颗粒,仅凭肉眼难以分辨。 难以降解的微塑料,悄无声息地进入海洋。被称为海洋的PM2.5。科学家甚至在对海洋动物的肠道及肝脏的研究中,也发现了微塑料的踪迹。 微塑料来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曾经常被用在洗面奶和牙膏里的塑料微珠;另一类则是大块塑料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形成的。 为了减少日用品中微塑料对环境的危害,《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于 2020 年正式实施。其中第三类淘汰类中明确规定:“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用品,到 2020 年 12 月 31 日禁止生产,到 2022 年 12 月 31 日禁止销售。” 可这也仅仅是限制了其中的一类来源,难以计数的微塑料们依然肆无忌惮地进入自然环境。
微塑料不仅在远方的大海中肆虐,其实连身边的河道和湖泊也难逃魔爪。 2018 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对长江中下游的微塑料水平进行了取样评估。结果显示,长江中下游水样中微塑料浓度范围为 19.5 万— 90 万个/平方公里。 与全球研究数据相比,微塑料浓度处于中等偏高水平。
江豚体内检测到各种微塑料—水生所熊雄博士
更严重的是,在长江收集的死亡长江江豚肠道内,也检测到了数量可观的微塑料。 这些微塑料很有可能沉积在河流底部,也有可能与微生物等结合,被水生生物误食,最终停留在长江江豚体内。
长江江豚
同在地球,我们无法高枕无忧。因为危险早已降临身边。 由于塑料制品的普及,很多塑料制品在被使用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很多微塑料。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估计:全球人均每周摄入约 2000 颗塑料微粒,重量约 5g,相当于一张信用卡的重量。 2021 年 1 月,意大利的研究人员首次在人类胎盘中发现微塑料。研究人员推测,微塑料可能是通过母体的呼吸系统或胃肠道到达胎盘。
相关研究发表在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期刊
塑料污染再也不能高高挂起,因为它已经潜伏到生活各处,影响着每一个人,甚至是还没有降生的孩子。 从今天开始,从减少使用一个一次性制品开始;从自带杯喝咖啡开始,一起努力减少塑料垃圾。 不仅仅是为了保护自然,更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需要每一个人今天开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