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世界工业互联网产业大会于10月26日—27日在青岛举办,产业界再一次聚焦工业互联网,而轮胎+工业互联网,又将擦出怎样的火花?橡胶产业界将目光再次聚焦青岛,聚焦赛轮。这是因为,一年前,全球首个投入使用的橡胶工业互联网平台“橡链云”平台在赛轮正式对外发布,“橡链云”为轮胎上“网”打开了新通道。
吸睛的不仅是“橡链云”,还有硬核科技。就在近日,赛轮发布“液体黄金”轮胎,作为唯一一条在中国完成系统科研的轮胎,液体黄金轮胎大幅改善了滚动阻力、抗湿滑性能与耐磨性能,引领中国轮胎又一次技术升级。
从“橡链云”到“液体黄金”轮胎,将“做一条好轮胎”作为企业使命的赛轮,不断刷新和升级“好轮胎”的定义。赛轮不断进击的背后,是青岛轮胎产业创新发展的缩影。赛轮的“制造力”从何而来?
赛轮集团董事长袁仲雪说,赛轮背靠大树——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橡中心”)、青岛科技大学等平台。从1988年至今,30多年的时间,青科大实验室里的项目、科研成果转化成了产品、企业,形成了产业链。
“对于新材料、新装备的研究,我们一直走在前列,这样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创造力。”袁仲雪说,青岛聚集起中国橡胶工业产业最优质的资源和人才,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橡胶工业第一城”。
“液体黄金”轮胎破题“魔鬼三角”
“液体黄金”轮胎大幅改善了滚动阻力、抗湿滑性能与耐磨性能,成为轮胎行业“4.0时代”的代表。作为新一代低碳绿色轮胎产品,“液体黄金”轮胎更是成为“双碳”战略下轮胎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代表作”。
今年5月,这款诞生于中国的高性能轮胎经国际权威机构西班牙IDIADA(伊迪亚达)测试,在滚动阻力、湿地抓地性能方面均达到欧盟标签法规A级(欧盟标签法规最高等级的轮胎)。
“一般来讲,滚动阻力低了,他就不耐磨,耐磨了以后就刹不住车,因为它太硬了。尤其是下雨天,当制动的时候,比如说80迈的速度,A级轮胎他刹住车了,B级轮胎还得有三米才能刹住。而新材料轮胎耐磨,而且还能刹住车,滚动阻力还低。”袁仲雪介绍,橡胶轮胎行业长期受到“魔鬼三角”难题困扰,即轮胎的滚动阻力、抗湿滑性能、耐磨性能三个指标不可能同时改善,如果要改善其中一到两个性能指标,其他一到两个性能指标必然变差。而“液体黄金”轮胎不仅降低了轮胎的滚动阻力,还提升了抗湿滑和耐磨性能,打破了“魔鬼三角”魔咒。
据介绍,此次通过认证的“液体黄金”轮胎采用了一种高性能橡胶新材料EVEC,这是我国原始创新的一种新材料,这种材料在仅可以作为胎面胶使用、原有轮胎结构和花纹并未改变的情况下,轮胎综合性能指标即达到了欧盟标签法规最高等级,足见该材料的神奇。EVEC胶是世界上迄今唯一一种能够同时改善滚动阻力、抗湿滑性能、耐磨性能并使各项指标都达到最佳水平的轮胎胎面胶料。
在今年8月的一次实地测试中,赛轮液体黄金轮胎与某国际著名品牌轮胎进行了横向测验,从青岛到银川跑了一个月,看谁的轮胎耐磨,谁的轮胎滚动阻力最低,节油。一个月的实测中,赛轮每百公里至少比著名国际品牌轮胎节油10%以上。按照2020年中国轿车胎销售量为2.5亿条,以每条胎平均行驶里程15万公里来计算,若采用液体黄金材料,则可以节油747亿升,约等于5.27个西湖的容量,减排二氧化碳1.87亿吨。如果按照2020年卡车胎中国国内销量8000万条以上,每条胎平均行驶里程40万公里计算,采用液体黄金材料,则可以节油895亿升,约等于6.31个西湖容量,减排二氧化碳2.38亿吨。
给中国橡胶工业“长个子”
研发“液体黄金”轮胎,赛轮不仅表现出了十年磨一剑的定力,还展示了勇闯无人区的胆略。
除了赛轮集团董事长的身份,袁仲雪还有两个凸显他技术气质的头衔: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和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名称背后,是这位知名企业家对产业发展几十年来的大胆探索和主动实践。
1999年7月,在青岛科技大学负责产学研转化的袁仲雪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能否用市场的手来操作学校里边的科研项目?
2000年,依托青岛科技大学,青岛高校软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专注橡胶机械领域技术研究的产业化。软控2006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青岛第一家民营上市公司。
2002年,青岛赛轮子午线轮胎信息化生产示范基地有限公司成立,袁仲雪回忆说:“这个非常长的名字,包含着很多内容,学校和软控的新材料、新装备、新的互联网、新的软件、新的管理机制,都在示范基地里边进行实验,我们仅用240天就做出来了第一条子午线轮胎。”
产品和技术不断突破的背后,品牌的短板愈发突出。袁仲雪介绍,2000年,中国的轮胎产量排在全球第三十多位,而自2006年以来,产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一,轮胎的总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35%,出口量占全球总产量的约40%。然而,海外轮胎巨头竞争优势显著,市占率与品牌溢价等远超国产轮胎。相关专家分析,是中国的产能扩张太快,导致同质化竞争非常激烈。国产轮胎竞相降价来争取海外市场,品牌溢价能力低。行业数据显示,从价格上看,国产品牌轮胎与一线外资品牌轮胎相比均价仅有后者的一半,与二线外资品牌相比大概为70%,世界轮胎企业前三强年销售额的平均值约等于我国轮胎企业前26名的总销售额。
轮胎产业如何由大到强,又成了摆在行业的一个重要课题。袁仲雪看来,做品牌,首先要将产品做到极致。产品做到极致,重点在于基础研究。带着这样的责任与使命,2009年,国橡中心应运而生,成为轮胎行业科研技术与创新管理服务的一个大平台。
袁仲雪认为,这就是要求中心从基础研究、材料研究,装备研究和互联网的研究,让中国的橡胶工业站上世界新的高度。
经过多年发展,国橡中心旗下已经凝聚了100余家企业,构建了从化工橡胶原材料、信息软件、装备制造、生产工艺、轮胎产品、废旧轮胎循环利用、国际营销网络到行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完整链条,在行业内形成了示范效果。
“这100余家企业,采取的是技术整合而非资本整合的方式。在这个产业链条内,大家既各自为独立法人单位,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又相互呈现出休戚与共的上下游关系,协同创新、资源优先共享。大家都是为了相互的行业发展关系而自愿结为一体,只为能够彼此促进,帮助中国轮胎行业加快前进的脚步,造福全行业。”袁仲雪介绍。
从软控到赛轮,创新引领全球
袁仲雪说,赛轮创新发展不断进击的背后,正是得益于这些平台强大的技术赋能和输出。
“国橡中心给了我们,大家的干劲更高了,这意味着承担国家橡胶与轮胎行业进一步发展的使命。我们在基础研究投入了150多亿,没有这个投入,就没有今天基础研究的成功,所以说国橡中心给我们基础研究带来了生气和春天,这种春天必然会影响到未来5~10年中国橡胶轮胎的国际竞争力。”袁仲雪说。
据介绍,中国橡胶行业在国际上的5项标准都出自于国橡中心,其中有四项是世界首创。多年来,国橡中心用生动的实践提供了一个以技术进行产业链整合和转型升级的案例,如软控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全球首家能够提供轮胎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袁仲雪说,中国子午线轮胎从2000年开始发展,软控的发展与中国轮胎的发展紧密相关,软控做的是轮胎企业的上游。以前轮胎企业的装备靠国外进口,软控逐步改变了这一状况,在轮胎设备的国产化进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软控走的是产品链、产业链的发展路线,基于这种发展路线,依托国橡中心,软控成为全球唯一提供“交钥匙工程”服务的供应商。“软控就把研发技术都变成了装备,变成了信息程序,然后变成了材料,通过赛轮这么一个示范基地,实验成功了。”袁仲雪说。
而赛轮,也成为青岛乃至全国轮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和示范者。作为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示范基地,多年来,赛轮集团始终致力于行业的高端创新要素集聚,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不断加大在基础研究、新材料、技术产品、工业互联网等方面的投入,为赛轮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诞生的近二十年的时间里,赛轮创下了多个业界第一:2011年赛轮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民营轮胎企业;2012年赛轮越南工厂建成,成为中国第一家海外建厂的轮胎企业;2018年,作为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示范基地,世界首条“液体黄金”轮胎在赛轮顺利下线,并于2021年5月达到欧盟标签法规最高等级(滚动阻力、湿地抓地性能方面均达到欧盟标签法规A级);2020年,赛轮发布了行业首个投入使用的“橡链云”工业互联网平台……
青岛名副其实的中国橡胶第一城
如今,年产值过百亿的赛轮已跻身国内轮胎企业的前三强,赛轮身上,寄托着青岛轮胎产业崛起的希望。
对于未来发展,袁仲雪认为,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只有持续加大研究投入,才有望占领行业科技制高点。因此,在他的诸多身份中,他首先是青科大教授,接下来是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最后才是赛轮的董事长。
“到今年的12月份,我在科大就50年了,你搞任何企业,我们的源头是青岛科技大学,是橡胶,已经形成一个情怀,一种思维方式了。”袁仲雪表示,“我们不单纯是为了赚钱,国家把橡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给你了,你不做别人怎么做?不管什么重大装备都离不了橡胶材料,轮胎密封件、减震、导管它都离不了,所以我们这十几年埋头苦干,非常的执着,摔倒了再爬起来再干,摔倒了爬起来再干。”
袁仲雪说,历经了80余年的风雨共济,青岛聚集起中国橡胶工业产业最优质的资源和人才,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橡胶工业第一城。引领全球轮胎产业发展,青岛责无旁贷,也志在必得。
“青岛是一个非常适合橡胶产业发展的城市,一方面,它有人才,尤其是有青岛科技大学和国橡中心两个非常重要的研发机构在青岛;另一方面,青岛有港口,原材料天然橡胶的进口便利,还有保税区等政策。”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徐文英说。
徐文英认为,对于橡胶行业,青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城市,青岛不但有众多头部企业,最重要的是青岛橡胶产品的生产历史悠久,有很深的文化积淀。1933年,沧口筹建青岛太阳鞋厂,青岛橡胶工业由此发端。青岛解放后,青岛橡胶工业一度独占鳌头。国营第二橡胶厂是中国最大的橡胶轮胎生产厂。作为一所行业背景深厚的高校,青科大有着“橡胶行业黄埔军校”之称,因橡胶化工行业而生、伴橡胶化工行业而兴。
依托国橡中心技术加持,赛轮、软控等企业乘势而起,在青岛,一个千亿级的橡胶产业集群正呼之欲出、加速成长,且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