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固废的处理一直是全世界探讨的问题。据国家发展改革委1月4日消息,为加快推进基地建设和骨干企业培育,确保如期完成建设目标任务,进一步提升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推动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节能降碳,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建设的通知。塑料的处理也是其中重要的部分,国际经验也有其参考价值。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是《斯德哥尔摩公约》、《巴塞尔公约》和《鹿特丹公约》(简称化学品三公约BRS)的观察员。绿会化学品三公约工作组从BRS秘书处了解到国际登山日之际刊发的一篇关于山地塑料污染的文章,现特将文章编译发布如下,供感兴趣的朋友参考。
在2021年国际山地日之际,专家们探索前进的道路,人们聚焦于山地中猖獗的塑料污染。
(图源:化学品三公约秘书处)
在塑料污染问题上,海洋生态系统长期以来一直主导着公众讨论,这有充分的理由,因为塑料垃圾对世界各地的海洋、河流和湖泊的影响不能被夸大。尽管如此,即使在最偏远的山区,也能发现塑料垃圾,包括容易通过空气携带的微塑料,从而破坏了这些原始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并对当地居民的健康和生计产生负面影响。
在2021年国际登山日之际,日内瓦环境网络与《巴塞尔公约》、《鹿特丹公约》和《斯德哥尔摩公约》秘书处、《格伦达尔公约》秘书处、国际登山和登山联合会(UIAA)合作,国际山地导游协会联合会(IFMGA)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正在组织一项在线活动,以阐明山地塑料污染带来的挑战,并提供有助于成功解决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可持续山地旅游是今年国际山地日纪念活动的首要主题,很好地促进了关于山地塑料垃圾污染的对话。
山地旅游目前占全球旅游业的15%至20%,是当地人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发展和繁荣的关键驱动力。然而,当不考虑可持续性时,原本是好事的事情很快就会变成威胁。目前,山区的塑料垃圾旅游足迹远远超过了当地人口的数量。BRS秘书处的研究显示,在某些山区,旅游业导致塑料垃圾的产生在短短三年内增加了38倍。
与此同时,由于地处偏远、人力和财力资源有限、缺乏规模经济、自然条件恶劣,山区在处理塑料垃圾方面面临着具体挑战。由于管理塑料垃圾的能力和基础设施有限,当地人和游客往往诉诸于在户外倾倒和焚烧塑料垃圾,这反过来对他们的健康和环境产生了可怕的影响。在喜马拉雅山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山区存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挥发性污染物更容易集中在较高和较冷的地点。这些结论和其他结论构成了BRS秘书处即将发布的关于偏远山区塑料垃圾的报告的发展框架。
完全放弃山地旅游不是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特别是由于COVID-19大流行的限制进一步加剧了山地社区的脆弱性。答案在于将可持续性作为指南针,挖掘当地潜力,并通过监管框架、强大的基础设施和获得创新解决方案来加强这一潜力。
成功的案例包括尼泊尔的登山探险垃圾申报和清理系统,在全球各国建立社区收集中心,在秘鲁将废弃的瓶子回收成雨水收集点,在瑞士让登山者参与清理行动,在哈萨克斯坦的一个国家公园创建了垃圾分类和管理的全循环基础设施。
此外,在挪威和法国政府的资助下,化学品三公约(BRS)秘书处正在实施一个关于偏远山区塑料垃圾的项目,这将加强塑料垃圾管理能力。
登山向导和登山者也在积极倡导无塑料山。环境署与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合作开展的山地英雄运动,利用著名运动员的知名度来促进山地环境保护。UIAA设立了UIAA山地保护奖,以展示和奖励登山者负责任和可持续的行为和实践。IFMGA还为职业登山导游制定了一套行为准则,要求他们负责清理游览过程中的废弃物。
“山区塑料垃圾”活动将提供所有上述倡议的信息,以及GRID-Arendal的“2021年全球山区垃圾调查”的见解。该活动是日内瓦环境网络组织的“日内瓦消除塑料污染对话”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