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橡胶产业是西双版纳传统优势产业之一。目前,全州橡胶种植面积和干胶产量,占全国总量的1/3,对 60%左右的低海拔胶区农业人口的收入、对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西双版纳州培育创新主体,采取“科研院所+政府+企业”三元耦合机制,发挥资源禀赋,加快橡胶新品种研发。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依托已建成的科研平台和“国家天然橡胶产业技术体系”等重要科研力量,着重开展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和成果推广应用,努力解决影响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问题,助推天然橡胶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橡胶组培苗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经过近70年的天然橡胶研究,在长期区域性、生产性试验的基础上,推广应用了一批优良新品种。橡胶组培苗就是通过无性繁殖新技术产生的一种生长速度快、产量高、适应性强的橡胶种植材料,它弥补了传统育种方法存在的缺陷。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橡胶研究中心主任 梁国平:“我们现在看的是橡胶组培苗,是用橡胶树的花药接种到试管里面,这种苗也是现在农业农村部在橡胶良种良繁里面推广的一个技术,也是一种新的材料。它可以直接不用芽接就种到地里面,又省工省时。同时,它能保证品种的一致性,不会说这株高那株低,不会存在产量的差异化。同时,它不受芽接苗这些约束,它就更好实现整个植株的生长,它的抗逆性、抗环境变化能力就更强,产量也更高。”
针对割胶工收入低,年轻人不愿、不会割胶,胶园出现较为严重的弃管、弃割、撂荒等影响天然橡胶产业持续发展的现象,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筹划组建了以肖再云研究员为首的团队,并成功创制了新型采胶方法——微创采胶技术。
橡胶树微创采胶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 肖再云:“传统的割线割胶法至今已经有130多年了,延续至今一直没有大的创新。我们是根据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针式采胶进行创新。针式采胶它虽然是孔小,但是它是挤破树皮组织,坏死的孔比较大,所以我们根据针式割胶是把树皮取出的原理,研发了电钻钻孔取胶。”
微创采胶技术可以有效代替传统的胶刀割胶,具有技术要求低、采胶快、安全高效、创伤小、耗皮少、成本低等突出优点,可将单位胶工的日采胶株数由传统的300株提高到1000株,提高割胶劳动生产率三倍左右。目前,在全省主要植胶区建立了微创采胶新技术试验示范点33个、面积3000余亩,为全面推广微创采胶技术迈出了坚实一步。
目前,西双版纳州除少数胶园能根据橡胶树的养分需求规律进行科学合理施肥外,多数胶园仍然按经验施肥,加之肥料价格的高位运行,乱施肥、少施肥、不施肥现象尤为突出,导致胶园土壤肥力明显下降、缺素症状普遍。为解决以上问题,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开展了山地胶园养分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完成了云南垦区胶园养分状况普查,正逐步完善和推广橡胶树营养诊断与配方施肥。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杨春霞:“西双版纳州橡胶园缺氮的大概是46%,缺磷的是33%,缺镁的特别多,已经达到了93%。橡胶树营养诊断与配方施肥,它是通过橡胶树的叶片营养状况以及土壤肥力情况,还有施肥历史,来确定比较科学合理的施肥量。可以及早发现橡胶树所亏欠的营养元素,通过及时补充肥料,达到对症施肥的效果。同时,它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可以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
通过积极推行橡胶树营养诊断与配方施肥这一绿色科学的管理模式,有力减轻了橡胶产业的面源污染。目前,研发出配方肥4个,推广应用面积近200万亩,增加经济效益1亿元以上。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基于短期动态测报为主的云南山地胶园白粉病综合防控技术措施,推广应用面积累计达2000多万亩,节本增效2亿元以上。
新品种选育、割胶技术与工具、营养与施肥等等创新科技成果,为天然橡胶产业的“引擎”注入了“燃料”,使橡胶全产业链高速“驰骋”于转型升级之路。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 穆洪军:“这些技术的突破将有力提升天然橡胶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为西双版纳天然橡胶生产这块的技术创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这些方面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也为西双版纳天然橡胶为主的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