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中环报记者刘秀凤
“今年10月30日,我们获得了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我们感到非常荣幸,能够以一件小小的事情获得这么高的荣誉。”在日前举行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浙江论坛上,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陈光辉回忆起一个月前得知获奖的时刻,还是难掩激动。
“地球卫士奖”是联合国环保领域最高荣誉,每年颁发一次,旨在表彰对环保产生变革性影响的个人、团体和组织。202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收到了2500个“地球卫士奖”提名,由浙江省生态环境厅与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申报的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新模式“蓝色循环”从中脱颖而出。
今年74岁的陈夏芳,年轻时是一位渔民,现在年纪大了不能出海。他在家门口的海滩帮助收集海洋废弃物,蓝景公司以高于社区里塑料回收的价格,向他购买收集的海洋塑料,每月可以增收700元。在他所在的村里,还有16位老人和渔嫂像他一样,已经为“蓝色循环”工作了两年。
与很多渔民一样,王振在渔船回港时会通过APP发送污染物的接收请求,随后会有专业人员上门收集船舶上的塑料污染物、航油污水、废机油等。这已经成为很多浙江渔民作业的习惯。
世界各国都高度关注海洋废弃物污染问题,但要解决这一问题面临三大挑战:谁去收集海洋废弃物?收集来的废弃物去哪里?行动如何可持续?当前,全球的政府、企业、环保组织和志愿者均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但这些活动对海洋废弃物的管理效果有限,也不可持续。“相对海量的海洋废弃物来说,志愿者的回收量更多是象征意义,而且志愿者的时间和持续性难以保证,也难以大规模进行操作,所以海洋废弃物的收集主力军显然不能是志愿者。”陈光辉说。
为此,蓝景创新了思路和方法。陈光辉了解渔民,也了解他们对大海的感情。“船东和渔民、渔嫂依海而生,熟悉每一片海域,熟悉家门口每一片边摊,他们是海洋保护最不能缺少的群体,发动他们参与海洋保护才是解决海洋废弃物收集的有效方法。让他们利用空闲时间和前门后院入股,加入项目运营,通过海洋保护获得有尊严的收入。这是蓝景的重要创新。”
陈夏芳老人和渔民收集的污染物被统一运送到智能装备“海洋云仓”进行减容减量,可再生的塑料、废油会被运送到利用工厂,实现循环再生。“‘海洋云仓’是模块化的物联网装备,可以对航油废水、废机油、塑料等5种污染物进行破碎压缩。其中,海洋污染物占比最多的就是航油污水,我们直接就地减量97%,大幅度减少后期的运输处置成本。”陈光辉说,这样的装置目前已经建设运行了65套,每一套都是模块化和预置化的设计,让每一座“海洋云仓”都成为海洋生态治理的风景。
近年来,不少制造企业积极履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愿意采购一些价格更高的再生海洋塑料粒子以替代原生塑料粒子。难点在于,要解决海洋塑料溯源、认证问题,也就是证明海洋塑料来自海洋。
为此,蓝景公司创建了数字化平台,将渔民收集、源头减量、中转运输、再生制造融为一体,让整个海洋塑料流转更加有效,透明,并使用区块链技术对全过程进行记录。据陈光辉介绍,他们收集的海洋塑料被统一调运到合作伙伴法国威雅利集团下属的再生工厂,被加工成食品级的海洋塑料粒子,这些工厂具备FDA认证,让海洋塑料进入高值渠道成为可能。这样一来,原本做遮阳网、花盆、垃圾桶的廉价塑料,转变成品牌商高价值的环保原料。“整个过程全透明,每一步都是用区块链的凭证作为记录,证明海洋塑料来源于海洋。陆地上捡到的矿泉水瓶价格为3分到5分钱,被证明是海洋塑料后,价格就能达到2毛钱。最终,我们把这些高值溢价的部分反哺到前端,增强了前端的收集动力。”
目前,浙江全省已有6300多名群众和渔民、10180艘船舶及230多家企业共同参与“蓝色循环”模式,共收集海洋废弃物约10936吨,其中塑料废弃物约2254吨,减少碳排放约2930吨,有效改善了近岸海域环境。
陈光辉说,接下来,他们将在全国更多的沿海港口建设“海洋云仓”,推广“蓝色循环”行动,让更多像陈夏芳一样的老人得到帮助,让更多的船东渔民加入。
编辑:程维嘉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电话:010-67175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