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塑行业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产业调研笔记:一棵橡胶树的担当

   2024-02-04 央广网392
导读

央广网北京2月2日消息(记者冀文超 通讯员李强)天然橡胶是我国的重要农产品和战略物资,也是海南广大胶农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的重要产业。然而,近年来国际胶价持续低迷,使得胶农收入大幅下降,胶农割胶的积极性严

央广网北京2月2日消息(记者冀文超 通讯员李强)天然橡胶是我国的重要农产品和战略物资,也是海南广大胶农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的重要产业。然而,近年来国际胶价持续低迷,使得胶农收入大幅下降,胶农割胶的积极性严重受挫,甚至出现了部分胶林弃割、弃管、弃种等一系列问题。

为解决“胶贱伤农”这一难题,上海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期所)在2017年出资开展了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已连续七年走进海南、云南等地,借助期货、保险等金融工具,有效抵御了天然橡胶价格波动风险,保障了当地胶农的切身利益。日前,央广网记者深入海南省进行实地调研,亲眼见证了这一项目如何助力胶农增收、胶企增效,促进橡胶产业的发展。

当地胶农演示割胶过程

保险+期货,奏响胶农“稳收曲”

“那时候最低三块钱一公斤,真的是太低了,割一个月的胶就一千多来块钱,都不够家里面的经济开销,我们也是隔了三年没有割。”回忆起之前的割胶经历,家住海南省五指山市通什镇的胶农王淑研向央广网记者感慨道。看似极少的收入,付出的却是长周期的时间,以及比寻常种植辛苦几倍的劳动。据她介绍,橡胶树从种植到出胶要经历7-8年,进入胶量盛产期则要18年,而一棵树出胶的生命周期最长也不过30年。

“割胶的时间是半夜的两点半左右,割到早上六七点钟,我们要割四五百棵左右。”家住毛枝村的胶农李英凤告诉记者,除了要上学的小孩,这里的老人、年轻人如果不出去打工,留在家里割胶就是他们唯一的选择,但当地选择割胶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其实越来越少。

胶农李英凤正在接受采访

胶农王淑研也面临着相似的困境。她表示,“我们家七口人,我老爸他老了,他也割不了了,就剩我们这两个小年轻人。”除了家里3个小孩、2个老人外,王淑研和丈夫割着约40亩的橡胶树,每年割胶挣的钱就是这个七口之家的主要经济来源。在谈及割胶辛苦时,王淑研并没有抱怨什么。而当谈起前些年的胶价时,她却是一声感慨:“跌得很厉害,搞得我们都不想割胶了。宁愿出去务工,也不想割胶。”

说到时隔三年又重新拿起割胶刀的原因,王淑研表示,是自己在两年前参与了上期所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割胶收入有了“托底”保障。“听到他们说有理赔,我们才开始慢慢割胶。现在就可以了,一个月五六千也有,还有理赔价钱也上来了。”

作为每年都积极参保的“老面孔”,李英凤已经连续七年参与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从橡胶理赔到现在,我们都参加。今年割胶有3万多,理赔还可以得到5000左右。”她还告诉记者,自从知道“保险+期货”项目后,她便开始关注天然橡胶的期货价格,为的是让自己对当前行情价格更为了解。

毛枝村村委会公示牌

毛枝村驻村第一书记李良秀见证了这个项目给胶农带来的变化,“2023年毛枝村种植橡胶7860亩,开割7376亩,开割率超93%。”她解释说,“因为有期货保险,期货及理赔保障兜底这一块,然后农户的积极性比较高。”

在海南,还有很多像李英凤这样的胶农,他们的生活因为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而有了新的希望。天然橡胶期货、天然橡胶“保险+期货”的出现,不仅帮助胶农奏响了橡胶“稳收曲”,更为橡胶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科技力量,搭起胶农“避风港”

为破解“胶贱伤农”难题,降低市场风险,近年来有关各方均在持续努力,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上期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贺军在调研中透露,上期所连续七年开展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助力国家乡村振兴工作。2017年至2023年,上期所累计投入专项资金超过7亿元。其中,在海南省投入资金约3.4亿元,保障橡胶现货超过42万吨,实现赔付2.5亿元。

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的实施,让胶农切实感受到了收入保障,也看到了政府支持橡胶产业的态度与决心。五指山市副市长黄业伟表示,“保险+期货”已经成为五指山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金融手段。

橡胶收购点负责人陈妹介绍橡胶收购情况

央广网记者在调研中注意到,很多胶农在出售橡胶时都会使用“价易赔”系统。橡胶收购点负责人陈妹告诉记者,“一般农户也懂得,每个人手机上都有一个平台。”太保产险海南分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斌表示,“价易赔”模式为海南天然橡胶产业保险保障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为海南民营胶价格保险完善升级提供了新思路。

橡胶收购点负责人陈妹介绍“价易赔”系统

通过“保险+期货”项目的开展,期货公司同样在发挥专业优势,创新服务模式,保障农民的最大利益。银河期货产融合作部经理腾莉表示,“本次试点项目我们采用了较为灵活的实值亚美式看跌结构,允许客户在有利时机提前行权,以进一步提高赔付效果。”

腾莉进一步解释说,“在整个试点项目运作过程中期货公司与保险公司、胶农、政府管理部门随时保持联系,最终实现了较好的赔付效果。”

在调研过程中,央广网记者还了解到,为了实时掌握天然橡胶的交易数据,海南人保财险与农行合作开发了“海南天然橡胶生产销售大数据管理平台”(简称胶易通)。

“胶易通”显示页面

“‘胶易通’界面显示的信息很丰富,每个胶农当天卖了多少胶,当天的橡胶单价是多少,售胶收益是多少,今天售出的这笔胶又能够得到多少保险赔付,我们的‘胶易通’都可以显示出来。” 中国人保财险海南省分公司农险部总经理陈昌平向记者介绍,通过这个平台,还能够实时掌握当天、当月、历年的交易数据,以及历年的橡胶价格走势等信息。

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的稳步发展,离不开政府、上期所、期货公司、保险公司等多方努力,他们借助科技力量,共同为胶农、胶企搭建起了一个规避市场价格风险的“避风港”。

创新模式,织牢金融“保障网”

为深入了解橡胶加工环节,记者驱车一个多小时,抵达了位于海南省乐东县抱由镇三平村的海南象元实业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以橡胶全产业链发展为主营业务的民营企业。破碎、洗涤、揉搓……橡胶生产线高速运转、轰鸣作响。央广网记者看到有十多位工人在生产线不同工序上忙碌,加工好的橡胶块不断地从生产线输出来。

“这些浓缩胶乳装车之后是准备发到厂家的。”象元实业的工作人员张镇华指着运输车向记者解释,“它们可以制作气球、粘合剂、乳胶枕头、乳胶床垫等,现在的需求量相当大。”

装载橡胶原料的运输车

橡胶基本上都已经停割,哪来的生产原料?

面对记者的疑问,象元实业生产部负责人覃建中表示,“我们在橡胶开割季节时会大量存储原料。”据他介绍,近年来,由于不少胶农“弃管弃割”,橡胶产量持续减少。但随着“保险+期货”项目的实施,胶农的割胶积极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公司也与各地橡胶收购站商订长期合作协议,收购原料。

象元橡胶产业链布局图

距离象元实业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有一个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示范点。记者到达时,卖胶水的胶农已经排起了长队。

胶农正在卸下干胶

“我从2012年开始收胶水,覆盖了周边400户胶农,割胶季每天都有七八十人前来卖胶水,曾经一天最高能收购15吨左右。”橡胶收购站负责人符绍传介绍,这里还设置了一间“橡胶吧”,配备了电脑、投影仪等设备,为胶农提供学习、休息的场所。

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示范点

符绍传所说的“橡胶吧”,其实是上期所联合人保财险打造的集“橡胶收购+综合信息发布+技术培训+大数据”四大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也是胶农交流聚集场所。“建立橡胶吧的初衷是让胶农有一个休息的地方,同时还可以查询割胶、保险理赔记录等信息。”中国人保乐东支公司副经理林炽惠告诉记者,他们还会定期做一些橡胶期货知识培训和政策宣导等活动。

在海南,一棵橡胶树连接着“衣食万户”,支撑着亿元大产业。实地调研中,央广网记者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本苦于“看天吃饭”的胶农们,如今个个笑容满面,干劲十足。这一切的改变,离不开上期所、期货公司、保险公司的各方助力,他们用天然橡胶“保险+期货”织牢了一张金融“保障网”,给当地胶农和橡胶产业带来了巨大改变。

橡胶收购站负责人符绍传正在收购干胶

自2016年以来,“保险+期货”已被连续八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2023年,上期所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出资开展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92个,参与期货公司共55家,共覆盖海南省、云南省21个县市,挂钩天然橡胶现货产量约20万吨,总体受益胶农约26万户次。

多年的实践证明,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支农规模稳步增加,产品模式逐步优化升级,出现了订单保险、基差保险、双向赔付等创新产品模式,显著提升了橡胶产业风险保障水平。

下一步,上期所将继续在海南、云南地区开展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配合,加强对保险公司、期货公司的业务指导,不断优化模式,把项目做精做细做实,为乡村振兴贡献期货力量。

编辑:冯方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免责声明
•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版权所有:江苏远华橡塑有限公司

苏ICP备18062203号-2